在江戶時代,茶屋是作為飲食、遊樂以及觀賞藝妓表演的場所。在當時,一般建築都只能是平房,唯有茶屋被允許蓋到兩層樓,可見茶屋街的繁華以及在當時社會的特殊文化地位。而茶屋集中的區域就被稱為茶屋街,這是金澤最富傳統風情的景點。現在金澤留有三處茶屋街,今天的行程首先要逛的是當中規模最大的ひがし茶屋街,以及與其緊鄰的主計町茶屋街。
金澤的交通以公車為主,對自助旅行者來說最方便的就是「城下まち金沢周遊バス」(城下町金澤周遊巴士)。它的車子都是復古的造型,行經路線幾乎包括了金澤市內的所有景點。公車單趟是 200 圓,一天如果會搭到三趟以上則可購買一張 500 圓的「城下まち金沢周遊バス1日フリー乗車券」,能無限次搭乘「城下町金澤周遊巴士」、「兼六園 shuttle bus」,以及金澤市中心範圍內的一般路線巴士。這天我應該只會搭到兩趟所以就沒有買一日券了。
周遊巴士座位不多,車門邊還有愛心傘~
搭到橋場町下車。平日的下午,又稍微遠離了市中心,馬路上的人車很少。
烏雞庵,賣的不是烏骨雞而是蛋糕~
某名產店的金光閃閃的貓頭鷹~
沿著巷子走著,兩旁的房屋也越來越有歷史,好像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加賀百萬石的茶屋街榮景。
創立於 1820 年的ひがし茶屋街地圖。
走在茶屋街上,很難想像這是真實存在於現在的場景哪!比起京都老街並存的柔媚與熱鬧,這裡給我的感覺則是繁華褪去後的古舊樸實,也可能單純只是因為非假日的關係啦!路上行人不多,大概有一半是來自台灣和中國的觀光客。
這些老房子重新整修過後多半成為餐廳和名產店,有些則是維持了原有的樣貌供人參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茶屋「志摩」。
志摩是茶屋街創立時就建成的建築,無論建築本身、內部空間與庭院都是江戶時代專為娛樂與社交場所的設計。過去也是上流社會文人雅士聚會的場合,能在這邊討生活的藝妓,教養和技能(琴、三弦、笛等樂器,還有舞蹈、謠曲、茶藝)的要求也很高。
二樓是一間間的包廂客室,空間比想像中來得狹窄。參觀的人還不少,雖然有解說員但我都聽不懂。反正沒什麼藝術細胞也不需要去深究,我只想輕鬆地走在溫暖的榻榻米,享受兩百年前殘留至今的繁華氣息。
一樓除了陳列許多當時藝妓使用樂器和道具的文化館之外,還有一間茶室「寒村庵」可以喝抹茶配和菓子(700 圓,有點貴...)。今年春天在京都的甘春堂和菓子體驗時有製作過一樣造型的和菓子,擺在古色古香的茶室裏吃起來好像就多了一番滋味。
參觀完志摩回到茶屋街上繼續逛,日本的老街賣的東西其實也都差不多。比較特別的是金箔的工藝品,還有閃閃發亮的黃金之藏!
連外牆也是金光閃閃!
友禪是指在和服或風呂敷之類製品的染色技術,最有名的就是京友禪和加賀友禪,今年在京都有體驗過丸益西村屋的風呂敷友禪染體驗。金澤的加賀友禪染通常是草、花、鳥等寫實的圖案,顏色較為艷麗,被稱為加賀五彩(藍、臙脂、草、黄土、古代紫)。我走進這家賣各種加賀友禪製品的店,還裝懂去問店員說加賀友禪跟京友禪的差異,店員熱心解說了好久我其實聽不大懂...
茶屋街除了幾條主要街道,密密麻麻的老街巷弄散步也很有意思,當然也有一般的住家。
內有惡犬!
老街上的可口可樂~大大的平假名招牌有稍稍降低不協調感。
主計町茶屋街
火の見櫓,為了早期發現火災、召集消防團以及發佈警鐘的塔樓。
逛完ひがし茶屋街,天色漸漸暗了。把握天黑前的時間,我繼續走到淺野川對岸的主計町茶屋街。
主計町茶屋街的巷道很狹窄,這裡的店家是餐廳或旅館為主,遊客也比較少,我好像都沒看到什麼路人。
這裡是明治後期到昭和初期很重要的小說家泉鏡花的故居,除了有泉鏡花的紀念館,路上也會看到一些紀念的碑文。
這好像是旅館~
暗がり坂(暗闇坂),這條小路即使在白天也因為遮蔽的關係光線偏暗而得名。泉鏡花曾走這條路去上學,也是主計町的藝妓們行走的通道。實際走起來我是不覺得有多暗啦~
與暗がり坂相對的,還有一條名為あかり坂的小徑。碑文上的解釋是明亮之道(明かり),推崇紀念寫出許多優美文學作品的泉鏡花彷彿暗夜中點亮的明燈。果然主計町茶屋街好像什麼都跟泉鏡花有點關係哪!另一種解釋則是說這裡是向上的小徑(上がり)。
主計町的遊客不多,也沒有刻意去營造出江戶時代老街的模樣,單純地讓這些老屋成為世代交替的一部分,靜靜地守護著在地住民的生活。
這家人好愛喝牛奶~
雖然以逛街的樂趣來說這裡店家的無論數量或多樣性都比不上京都清水寺旁的坂道,不過我很喜歡在這裡散步的自在悠閒,歷史文化的興衰與文學大師的餘澤,融合在旅人的腳步與居民的日常生活,隨著時代漸漸改變但永遠不會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